系列專題片《90后對話道德經——道法自然》
欄目分類:道教典籍 發布日期:2016-08-20 瀏覽次數:次
老子的道法自然,大家都知道是來自于我們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最后的一句話“道法自然”,可以說是高屋建瓴。在道法自然的解釋這方面,我們想起了前面的幾個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來自于這個。也就是說“道”在天地人里頭,是統領萬事萬物的這個規律,說天地人都有他的規律,這種規律的總和構成我們的“道”。道,是無所不在;道,也是無所不能;道,就是存在于萬事萬物之中,同樣也來自于萬事萬物。他至大至小,也是至高至弱 ,也是至高至低 ,至強至弱包容萬物。他既是我們先人對我們90后的一個教誨,又是我們90后我們的根源的所在,是我們的思想源泉。
您剛才說到的道法自然其實比較高屋建瓴,比較深刻抽象一些,所以我就想請教您這樣一個問題:“道法自然”和我們現在的自然,有沒有什么樣的聯系?這種“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不是能夠解決我們現在生態惡化,環境出現問題這樣一種困境呢?
這個問題提的既專業,也是我們當前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這個道法自然既包括我們自然界;也包括社會界也包括我們人的思想界;還包括我們的網絡世界等等;他是一個多重的,是豐富多彩的,也是一個常用常新的。在我們自然界的層面來看,我們的思想在發展的過程之中,出現了環境污染,氣候變暖乃至大氣霧霾,還有食品污染等等,來自土壤的污染這種情況。這種情況我們的老子在《道德經》,幾千年前就告訴我們后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這個道法自然的道來講就是說:“道,是萬事萬物的規律,這個規律里我們來發展的時候,就要遵循地的規律,也要遵循天的規律,還要遵循自然界社會的規律。我們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在避免一個“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在我們GDP達到世界總量第二的時候,在我們的生活出現改善的時候,我們的環境,我們的大氣、土壤和水承受不了這個壓力了,因此我們只有轉方式、調結構、產業升級。再自然到老子我們的祖先,要遵循自然規律,認識這個規律,然后利用這個規律來避免我們一些發展的事與愿違。實際上他從我們的治國之道這方面來講,從黨的執政理念來講,從我們的百姓生活來講,這個道法自然的觀念無所不在,跟我們祖先的文化一脈相承、息息相關。
在我的印象里,每天都被各種繁重的課業所占據了。那么在您看來這種“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不是也能在我們教育改革的這一種進程當中,發揮他一些應發生的作用呢?
現在看來我們的教育體制和機制啊,就象你說的那樣,的確不適應現在的新形勢發展了。我們的90后,我們的大學生們和研究生們也在苦苦思索這個問題,感覺到這個體制和機制不適應他了,這是一個事實。這個事實在我們的“道法自然”里頭也充分體現出來了,在道法自然體現里頭,特別是在體現到混沌有無,就是說在天地形成之前,道,他就存在了。當我們一想到下雨了多少人都得打傘;天氣一冷了那我們都注意保暖;天氣一熱了我們都要注意防暑;這充分體現到人是大自然的一個分子,也在天地之間。
教育也是,教育是人的靈魂,這個為人的靈魂工程師,但在教育發展里頭,我們現在覺得出現的問題的確也是比較嚴重的。首先是我們的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創新,今年我們三中全會寫的最痛快改革的就是教育,首先是小學打破了重點高校,就是老子所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教育這方面里頭,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共同享受教育的機會和平等,
給一些人才脫穎而出創造均等的機會。這就是遵守自然,遵守教育規律,在這方面體現出來教育也是生產力。為什么教育是生產力,在經濟全球化以后,現在是四化推動我們全球的發展:一個是經濟全球化;一個是信息化也就是網絡化;再一個是市場化;還一個是金融化。說到底來講教育也是生產力,也是為了發展我們的生產力。中國的問題歸到底還靠我們自己來解決,特別是要靠90后來解決。
我們90后的肩上呢,其實挑著一個繼承傳統文化的重擔。但是您知道我們90后其實比較崇尚自由,“道”就是要自由,老子講求這種“道”中要有“度”,也就是自由我們是要有限度的。不知道您是怎么樣看待這種“道法自然”和這種“度”之間的這種關系?
這90后在發展的時候既想自己不受任何約束,又想實現自己的價值,實際上這種想法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狀態。譬如說我們開車,你要想把車開的溜,開的非常自由,第一個有過硬的技術,第二個遵守交通的規則,如果你要不遵守交通規則再好的車,再高的技術也不行;相反,只有這個交通規則大家都遵守了,這個自由才是大家的自由,而不是一個個體的自由,而是整個社會的自由,乃至帶動整個國家和民族,乃至全球的自由。也就是說任何自由都是一個共同自由,而不是個人的自由。也就是說天下萬物各有其道,這是老子“道法自然”提醒我們90后的,一定要知足,萬物各有所道,各守所道才能真正得到自由,這就是這個道理。
我的一些90后的朋友他們覺得傳統文化“道法自然”,老子他們說的那些都太飄渺了,跟現在又隔了兩千多年,他根本就無法解決我們當下的問題,這種想法是不是還是稍微有些偏頗?
在人類社會發展里頭歷史有兩大功能:一是傳承 ,一是淘汰。我們幾千年的《道德經》之所以到今天,特別是“道法自然”在《道德經》中是精髓的精髓,能夠傳到今天這是人類歷史文明的接近。譬如說我們道教現在的會長,任會長都80多的高齡了,作為道教最高的領導人他對《道德經》也是常悟常新。譬如說當別人都講天大地大人亦大的時候,我們任道長就說天大地大王亦大,而且在人亦大和王亦大里頭給出自己的獨到的解釋,認為人是萬物之靈,王是萬民之主。而且在這方面對有序合理給出恰當的解釋。對90后來講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碰到的一些煩惱,碰到一些久思不解的問題,可能我們要問問同事們,問問老師們,甚至問問我們的先哲老子們也是一種穿越的對話,其實這種對話挺好的,看我們的祖先老子在道法自然告訴我們,萬物都是有這個規律的,因此我們都要遵守這個規律,也只有遵守這個規律的時候,自己才能利用這個規律,學會利用這個規律了,才能達到自己實現自身的價值。一個植物學家告訴我,一顆小麥它的根須連在一起能圍地球繞3圈。我就想不到一顆小麥根系這么發達,反過來說一個人也是這樣,如果他的根扎的不深他能擔當起我們民族復興的重任嗎?能擔得起我們幾億人重托嗎?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樹長的越高,根扎的越深。十年樹木就這樣,百年樹人更是如此。
聽你剛才說的這個,我們對傳統文化這種觀點,也就是說傳統文化,我注意到您覺得傳統文化它不僅是對我們中國放之四海可能皆準的一種(思想)。包括它可能會對我們世界,對國外也產生一些影響。比如說我有很多留學生的朋友,他們也是從千里迢迢,有從歐洲來的有從非洲來的,也有從比較發達的國家美國這些國家來的,他們都對我們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我有一個同學他到我們這來,專門來學道教,他也把中國的語言學得非常好,然后對于一些道教的典籍甚至我們都自愧不如有的時候,我覺得也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開始走向世界了,那您覺得我們的傳統文化在將來世界這種多元文化的這種狀況下,它會占有一個怎么樣的地位呢?
它有一個怎么樣發展的前景?
這個傳統文化跟國際交流這一點你說的很好,改革開放我們36年多了,我們的孔子學院辦的年頭也不少了,大家可能不知道,當我們先辦孔子學院的時候,第一個歡迎設孔子學院的是哪個國家?既不是我們的共產黨兄弟國家越南,也不是我們的友好鄰邦朝鮮,是誰呀?是美國。辦的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國?也是在美國。去過美國的同志都知道,特別是西點軍校的,美國對我們的傳統文化繼承,說實在的在某個方面比我們做的都好,那個雷鋒的雕像塑在西點軍校。包括那個美國的前總統里根在上任的時候,里根是演員出身,就好表演,在表演的時候他也感覺到,美國的文化比較膚淺,拿什么來立根呢?能壓得住美國國民的財團呢?把我們的祖先老子抬出來了。把《道德經》翻譯成《道德原理》來立足世界,到處講“道”是統治萬物的,他現在掌握這個“道”要來統治世界,所以他的世界是世界警察嘛。他當然就是說這種文化學習,西方包括美國比我們自己的恰恰要接納得快一些,連西方國家都尊重我們,我們就不接納嗎?因此相信道法自然,相信《道德經》要相信這是我們祖先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祖先的文化,這個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的檢驗是非常對的,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來學會識別判斷,學會分析,不要人言而言 ,因此暫時人言而言是正常的,這段時間很快就會過去,希望90后茁長成長起來。
我們從小就開始接觸互聯網,其實它對我們90后的影響非常的大,而且對這種傳統文化的傳播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影響?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利用這樣一種平臺來去傳播、去保存、去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
全球互聯網,現在網絡被應用啦,現在無處不在的互聯網其實這個理念是來自于我們老子的《道德經》的“道法自然”無處不在。一個鼠標就可以控制一些東西,但是對于90后呀,在使用互聯網的時候啊,對于一些不知真假的事情不信謠不傳謠。對一些事情主動地體現一個理性出來,這個體現出了什么是“道法自然”,誰違背了他都不行。互聯網這個世界也是自然世界的組成部分了,雖然當時老子他沒看到互聯網,不想到這個名字叫互聯網,但是幾千年前他就說了“道法自然”。這個自然界是多重多樣的,包括互聯網世界,包括信息世界,包括我們整個的思想世界都是這樣。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