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筋經(jīng)·總論》
道教典籍2017-09-26
總論 譯曰,佛祖大意,謂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 能脫換則無礙。無礙無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則進(jìn)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 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說,謂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臟腑肢骸悉為滓穢所染,必洗滌 凈盡,無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門,不由此則進(jìn)道無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內(nèi);易筋者,欲 堅(jiān)其外。如果能內(nèi)清靜、外堅(jiān)固,登壽①域在反掌之間耳,何患無成? 且云易筋…
-
《易筋經(jīng)·膜論》
道教典籍2017-09-26
膜論 夫人之一身,內(nèi)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內(nèi)而精氣與神,外而筋骨與肉,共成其 一身也。如臟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內(nèi),血脈主之;周身上下動(dòng)搖活潑者,此 又主之于氣也。是故修煉之功,全在培養(yǎng)血?dú)庹邽榇笠病<慈缣熘铮喔麟S陰陽之所至,而百物 生焉,況于人生乎,又況于修煉乎。且夫精氣神為無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煉有形者,為無形之佐;培無形者,為有形之輔。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若專培…
-
《易筋經(jīng)·內(nèi)壯論》
道教典籍2017-09-26
內(nèi)壯論 內(nèi)與外對,壯與衰對,壯與衰較,壯可久也。內(nèi)與外較,外勿略也。內(nèi)壯言堅(jiān),外壯 言勇。堅(jiān)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堅(jiān)是真堅(jiān)也。堅(jiān)堅(jiān)勇勇,勇勇堅(jiān)堅(jiān),乃成萬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剛之 體矣。 凡煉內(nèi)壯,其則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專于積氣也。積氣者,專于眼、耳, 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詳后。凡揉之時(shí),宜解襟仰臥,手掌著處,其一掌下 胸腹之間,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氣之地,應(yīng)須守之。 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
-
《易筋經(jīng)·揉法》
道教典籍2017-09-26
揉法 夫揉之為用、意在磨礪其筋骨也。磨礪者,即揉之謂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 日揉有節(jié)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時(shí),恐有春寒,難以裸體,只可解開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漸 和,方能現(xiàn)身下功,漸暖乃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氣左血。凡揉之法,宜從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氣入于 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寬,能多納氣;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勞。 三日揉宜輕淺。凡揉之法,雖曰入功,宜法天義。天地生…
-
《易筋經(jīng)·采精華法》
道教典籍2017-09-26
采精華法 太陽之精,太陰之華,二氣交融,化生萬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 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無堅(jiān)志,且無恒心,是為虛負(fù),居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內(nèi)煉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終身,勿論閑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 茍無間斷,則仙道不難于成。其所以采咽者,蓋取陰陽精華,益我神智,俾凝滯漸消,清靈自長,萬病 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謂與月初之交,其氣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謂金水盈滿,其 氣正旺,…
-
《洗髓經(jīng)·總義》
道教典籍2017-09-25
總義 如是我聞時(shí),佛告須菩提。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 此名靜夜鐘,不礙人間事。白日任匆匆,務(wù)忙衣與食。 三餐食既竟,放風(fēng)水火訖。抵暮見明星,燃燈照暗室。 晚夕功課畢,將息臨臥具。大眾咸鼾睡,忘卻生與死。 明者獨(dú)驚醒,黑夜暗修為。撫體嘆今夕,過去少一日。 無常來迅速,身同少水魚。顯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 四恩未能報(bào),四緣未能離,四智未現(xiàn)前,三生未皈一。 默視法界中,四生三有備,六根六塵連,五蘊(yùn)并三途, 天人阿修羅。六道各異趨…
-
《洗髓經(jīng)·氣無始終篇第一》
道教典籍2017-09-25
氣無始終篇第一 宇宙有至理,難以耳目契。凡可參悟者,即屬于元?dú)狻?氣無理不運(yùn),理無氣莫著。交并為一致,分之莫可離。 流行無間滯,萬物依為命。穿金與造①石,水火可與并。 并行不相害。理與氣即是。生處伏殺機(jī),殺中有生意。 理以氣為用,氣以理為體。即體以顯用,就用以求體。 非體亦非用,體用兩不立。非理亦非氣,一言透天機(jī)。 百尺竿頭步,原始更無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
-
《洗髓經(jīng)·四大假合篇第二》
道教典籍2017-09-25
四大假合篇第二 元?dú)饩秒硽瑁魉鹜粒l(fā)昆侖巔,四達(dá)坑阱注。 靜坐生暖氣,水中有火具,濕熱乃蒸騰,為雨又為露。 生人又生物,利益滿人世。水久澄為土,火乃氣之燠②。 人身小天地,萬物莫能比。具此幻化質(zhì),總是氣之余。 本來非我有,解散還太虛。生亦未曾生,死亦未曾死。 形骸何時(shí)留,垂老后天地。假借以合真,超脫離凡類。 參透《洗髓經(jīng)》,長生無盡期。無假不顯真,真假渾無際。 應(yīng)作如是觀,真與假不二。四大假合形,誰能分別此。 …
-
《洗髓經(jīng)·凡圣同歸篇第三》
道教典籍2017-09-25
凡圣同歸篇第三 凡夫假作真,美衣為體飾,徒務(wù)他人觀。美食日復(fù)日, 人人皆如此。碌碌一身事,不暇計(jì)生死。總被名利牽, 一朝神氣散。油盡而燈滅,身尸埋壙野。驚魂一夢攝, 萬苦與千辛,幻境無休歇。圣人獨(dú)認(rèn)真,布衣而蔬食, 不貪以持己,豈為身口累。參透天與地,與我本一體。 體雖有巨細(xì); 靈活原無異。天地有日月,人身兩目具。 日月有晦明,星與燈相繼。縱或星燈滅,見性終不沒。 縱成瞽目人,伸手摸著鼻。通身俱是眼,觸著知物倚。 此是心之靈,…
-
《洗髓經(jīng)·物我一致篇第四》
道教典籍2017-09-25
物我一致篇第四 萬物非萬物,與我同一體。幻出諸形相,輔助成生意。 有人須有物,用作衣與食。藥餌及器皿,缺一即不備。 飛潛與動(dòng)植,萬類為人使。造化思何鴻,妄殺即暴戾。 蜉蝣與蚊蠅,朝生暮死類。龜鶴糜與鹿,食少而服氣, 竟得多歷年,人何不如物,只貪衣與食,忘卻生與死。 茍能絕嗜欲。物我皆一致。 …